宋初小品欣赏:猿画小品

2020-09-09 16:58   来源: 互联网    阅读次数:4814

在中国绘画史中,宋代小品画是一道靓丽的风景,其以独特的经营位置,精微的笔墨技巧,高雅的格调品味,以及丰富多样的绘画题材,成为中国美术史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。小品画虽小,却能小中见大,咫尺之间,传达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和审美意趣,艺术表现力丝毫不亚于大幅绘画。它的兴盛,与宋代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和思想背景密切相关,对后世绘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。今天,宋代小品画依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,其“朴素淡雅”的美学特征,“格物致知”的求真态度,亦对当下创作人文精神的回归有重要的启示。

20200901110002_7793.jpg

猿画是宋代翎毛小品画中一个较为独特的题材,它以描绘深山猿猴及其生活场景为主要内容。据荷兰学者高罗佩《长臂猿考》一书中考证,宋画中的猿类多为黑掌长臂猿。宋代猿画题材的开创者当属北宋著名画家易元吉,宋人郭若虚《图画见闻志》称其“志欲以古人所未到者驰其名,遂写獐猿。”易元吉,字庆之,湖南长沙人。善画翎毛走兽,以画獐猿闻名于世。易元吉早年专工花鸟画,当见到赵昌的作品后赞叹不已,遂深入荆湖之间搜奇访古决心超越古人。正是凭借着长期对大自然悉心的观察体会,易元吉笔下的山林走兽生动传神远超古人。《宣和画谱》评其:“故写动植之状,无出其右者”。因此,后世也多把宋代无款的猿画归到易元吉名下。这种现象在小品画中尤为明显,现存的宋人猿画小品几乎都被后人题为易元吉所作。本期所选的三幅猿画小品亦属此类情况。

01


宋   佚名   群猿拾果图  绢本设色24.6×24.1cm   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
《群猿拾果图》,绢本,24.6×24.1cm,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本画无款,旧签题“易元吉群猿拾果”。此幅《群猿拾果图》的特点在于构图的奇险,画面中的獐猿、垂树、崖壁都成动势,这种不平衡感让画中的景物仿佛都鲜活了起来。长臂猿的画法也颇为精妙,不足豆大的猿脸描绘得各具情态,可见作者对猿猴习性之熟悉。据张大千先生考证,画中猿栖之树应是槲树,而非一些记载中所认为的琵琶树。这种把槲树与獐猿相搭配的画面组合,在宋代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图式。


02


宋匿名蜘蛛网抓取人猿图片丝绸书色 23.7×24.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


蜘蛛网抓猿图 ",丝,23.7×24.8 厘米,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这幅画没有钱,原来的标题是易元极。这幅画与易元极绘制的" 猿类水果收藏图 " 进行了比较,类似于推前推后镜头的特写镜头。在这两幅画中,类人猿攀爬同一棵树,可以说在场景中有相似之处。但对类人猿的两种描绘是不同的。猿类水果采集图中的 Swertia 猿看起来像一张脸,显示了动物的一面。在这幅画中,画家把斯沃蒂亚的外表塑造成一个拟人化的形象,再加上他的手臂抓住蜘蛛网的游戏动作,更多地体现了它的人性。因为它是一张特写,所以这幅画更完整的描述了,毛茸茸的猿类质感在纸上跳跃,笔下的枝叶也很令人兴奋。


03


宋代三种类人猿捉鹭画丝套色 24.1×22.9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


《三猿牛鹭图》,丝绸,24.1×22.9 厘米,现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。此图无钱,无藏印,因易元吉画风萧随作。画面描绘三只猿在一棵巨大的香椿树上拔巢,一只低头伸臂的白猿正要抓住躲在树窝里受惊的鹭。不远处,黑猿歪着头,右手抱着一只挣扎的白鹭,似乎一脸沾沾自喜。另一只黑猿侧身看着天空中咆哮的白鹭,飞翔的白鹭在空中盘旋,试图赶走这三只鸟。这幅生动却略带忧伤的画面,显然来自画家对自然的深刻观察。从画中香椿树和远山的位置可以看出,猿鹭的这一幕是在一棵巨型香椿树的顶端,画面的视角几乎与猿的视角相等。作者似乎在另一棵树上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。




责任编辑:萤莹香草钟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新华热线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