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诺贝尔奖得主路易丝·格利克:完美的诗意之声

2020-10-17 15:06   来源: 互联网    阅读次数:3689

10月8日,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诗人路易丝·格吕克(LouiseGlück),1943年--"由于她那无懈可击的诗意,个人的生存是普遍的,只有一种简单的美感。


路易丝·格吕克(LouiseGlück),1943年--一位出生于匈牙利犹太家庭的美国桂冠诗人,1968年出版了他的处女作集"第一个儿子"。他创作了12部诗集和一部诗集,并获得了各种诗歌奖,包括普利策奖、国家图书奖、国家图书评论家奖、美国诗人学会的情人节史蒂文斯奖、博林根奖等等。

1602918450687259.png

格里克的诗歌善于把握心理的隐蔽性,早期作品具有强烈的自传性,而后期的作品则通过人与上帝的对抗以及对神话人物的心理分析,引出了人类生存、爱情、死亡、生命和毁灭的根本问题。自阿尔兰山以来,她的每一部诗集都具有精致的质感,可以作为一首长诗或一组诗。从这一诗集和"野性伊利斯"开始,格里克成了一位"必读诗人"。


格里克因诗集《野鸢尾》获得普利策奖,诗人舒丹丹在评论《露易丝·格鲁克:暮光中的野鸢尾》时写道:"与大多数女性诗人的柔情,自我和感性相比,露易丝·格鲁克更冷酷,更开放,更深思,更敏感地探索人类灵魂和精神的困境。诗人写道:"与大多数女性诗人的温柔,自我和感性相比,露易丝·格鲁克更冷酷,开放,深思,对探索人类灵魂和精神的困境更敏感。早期的诗歌虽然受到忏悔派的影响,表现出一种凶猛愤怒的血液品质,但总体而言,格鲁克的诗歌沉着冷静,深思熟虑,散发着野性鸢尾的神秘气息,表现出一种质朴的美与平衡,从容淡定。她的诗歌常常受到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的启发,表达痛苦,失落,信仰,生育或死亡等人类共同的主题。她善于将远离时空的古典场景与现代情感融为一体,以神话和宗教为幌子,包裹在世界的内心深处。


诗人刘向阳翻译了路易斯·格里克的诗集《月光的合金》,在给译者的序言中,他谈到格里克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"她将个人经历转化为诗歌艺术",刘向阳认为她的诗歌具有高度的私密性,但又受到大众的欢迎。但另一方面,这种隐私绝不是格里克一再强调的传记。她曾经说过:"我对把我的诗当作自我传递来读而无休止地恼火,我使用我的生活给我的材料,但我感兴趣的不是它们发生在我身上,我感兴趣的是它们似乎是。事实上,她一直在刻意抹去诗歌之外的东西,抹去现实生活中作者对读者阅读作品可能产生的影响,而且越来越坚定。总体而言,格里克在诗歌创作中采取了偏颇的态度。他抒情的面具和倾斜的底板经常变换,同时又充满激情。他诗歌的朦胧面貌,折射出一个沉沦世界的诗意美。语言表达直接严肃,雕饰较少。它常常用一种甲骨文的口吻,有时刻薄辛辣,吸引人的眼球。大部分的诗都很短,很容易读懂,但不时也会出现一些较长的组诗。

责任编辑:无量渡口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新华热线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